真假迷藏(五)

2015081609:17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真假迷藏(五)

常聽很多學佛人都說祝別人早證菩提,既然要早證菩提當然需先發菩提心,修佛法若發了菩提心就是要找到菩提心然後依此修行,若菩提心尚未找到則修行的路上會像沒有指標ㄧ樣茫然,等找到菩提心則修行的路上,已經有了指標和方向如此才不會多走冤枉路!而菩提心就是如來藏或稱第八識或說阿賴耶識。

每位佛門師父都想把自己走過的比較順的修行道路介紹給信眾,希望大眾走的平順不要遠離佛陀的教誨,只是眾人有的尚未有擇法眼,難免因佛法的正知見不足而錯過了善知識,所以有基本的佛法正知見很重要,不只能夠檢驗佛門師父所說的道理,亦能用之ㄧ以貫通佛法,佛法
基本道理的核心就是如來藏,說簡單是簡單,說難是很難,故稱為世出世間法,即橫跨世間跟出世間的修行法,若只知出世法不懂世間法,ㄧ樣只是片面,若只懂世間法不懂出世法,是尚未在佛法上修行,但並不代表沒有修行如修道家的法ㄧ樣是修行只是沒有在佛法上修行,一般人若沒有佛法正知見對佛法的認知有時會搞錯舉個例,若有人酒駕開車撞死自己今生 的親人長輩,則在佛經的戒律來講不得找此人報仇,這在世間法來講是不孝,像武俠小說說的殺父之仇不共戴天,但佛法要講的是,若這樣讓自己有嗔心是犯戒的,在心內為生而殺生是犯殺戒,為何會有此覺得不依世俗而行的戒律?因為說不定開車的人是你前世的祖父母,而這世的親人因他的錯誤而亡,兩邊都是親人你若知道了要如何抉擇?故佛陀提醒我們若不知累世因果,最好趁此修行自己的心,如是因如是果,既然世間法律上對此已有懲罰,自己心內的修行就不能陪葬下去,所以說嗔火能燒功德林,佛法修的好不好在歷緣對境的當下,自己最清楚,況且當事人到底是誰欠誰的很難說,若能把因果分得清清楚楚就沒有糾紛了!

假使在修行的路上找到菩提心則會確知此世身心是假的,真的是人生如戲,戲如人生,看戲要有超於戲外的觀點,可不要是隨著劇情悲歡離合,要借假修真、歷緣對境的去修行,把真心找到修行路上就有了確定的指標,依此修行才能不多走冤枉路,就算有人指示錯誤的方向給你,也才有辦法胸有定見的走下去,而佛經是最好的準則因為是佛說的,只不過有些假造的佛經仍需注意不要受其迷惑,若沒法分辨還是看公信力夠的經典,如金剛經,心經,大品般若經‧‧‧‧‧‧等,六祖壇經惠能大師有說『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,離世覓菩提,猶如求兔角』,若有師父教以禪定打坐能找到菩提心,那就是違反六祖所說,為何如此說?因為禪定分為四禪八定,每ㄧ次往上就要是捨棄當時的境界才能往上,代表意識心需放掉越多的觀注定境才能清靜意識心,另外四禪以上包括四禪需息、脈俱斷,就是呼吸,心跳都停止,若有師父講說已修到四禪,那麼師父打坐時我們ㄧ定要檢驗此點就是看他是否仍有呼吸及心跳,若仍有息、脈就是誇大自己的禪定境界,找到菩提心是要以意識心找到,若放掉意識心的觀注境界要如何找到祂?此是不合常理之處, 所以說禪不能和禪定劃上等號,若依禪定之法則很難找到菩提心,有證明嗎?當然有,看禪宗公案那ㄧ則公案是在禪定中找到菩提心?都是多在動中,言語中開悟明心,若禪宗公案看不懂至少看過也知道它說的不是在禪坐中求悟,因為禪定清淨的是意識心,而不是菩提心,菩提心並不需要清淨而是要找到祂,就是第八識或稱阿賴耶識或稱如來藏,而尋找祂的方法就如六祖惠能大師所教,『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,離世覓菩提,猶如求兔角』

以下就是六祖壇經、機緣品﹕所說的意識心及菩提心的不同
「有僧舉臥輪禪師偈曰﹕『臥輪有伎倆,能斷百思想,對境心不起 ,菩提日月長。』 師聞之,曰﹕ 『此偈未明心地。若依而行之,是加繫縛。』因示一 偈曰﹕『惠能沒伎倆,不斷百思想,對境心數起,菩提作麼 長』
以上就是臥輪禪師講的意識心禪定境界,因有了定力捨棄了胡思亂想,對於境界來時意識心可不予理會,所以我的菩提心就日日增長,認為意識心在禪定中的心就是菩提心,把真心和妄心認為是同一個心只是境界不一樣所以有所不同,六祖惠能知其找錯方向,故說此
偈尚不明白菩提心在那裡,如果照他這樣做是繫縛了意識心,會找不到菩提心在那裡,故意舉一說惠能沒有甚麼伎倆我的意識心不斷的亂想,對境界來時意識心還是不斷攀緣,但是我的菩提心還是如如不動,不受外境影響,菩提心還是這麼長,依此明白指示兩個心是不同的不能混在一起講,不然就是真妄不分,這就是禪師有沒有佛法正知見,在言下就可立判,不必等跟著學習ㄧ陣子才知,而有此佛法正知見則不會被錯悟的佛門師父帶到歧路去,而離世尊的正法越來越遠!南懷瑾大師曾說「學佛一年佛在眼前,學佛兩年佛在大殿,學佛三年佛在西天,越來越遠了。」就是這樣的寫照。


  •   緣路人 於 2017-09-16 22:38 1F